
當前位置:人力資源 > 專家介紹
-
-
張國成
稀土材料專家
-
黃小衛 / 女
稀土材料專家
-
李紅衛
稀土材料專家
-
王興權
電子材料專家
-
于敦波
稀土材料專家
張國成 稀土材料專家
1956年畢業于昆明工學院,獲冶金專業學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97年獲得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
張國成院士長期致力于稀土研究工作,六十年代創立了氧化焙燒—稀硫酸浸出法處理氟碳鈰礦工藝,發明了用堿度法生產熒光級氧化銪技術;七十年代發明了硫酸強化焙燒冶煉包頭混合型稀土精礦工藝(第二代酸法);八十年代研究成功用P204從硫酸稀土溶液中萃取分離稀土新工藝(第三代酸法),降低稀土生產成本約25%;九十年代發明電解還原—堿度法生產高純氧化銪新工藝,整體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以上成果均在稀土工業生產中廣泛應用,并成為我國稀土冶煉分離的主要生產流程,為中國的稀土工業發展、為確立中國稀土工業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做出了重大貢獻。張國成院士獲獎成果共15項,其中國家獎4項,省部級獎11項;在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0余篇,出版專著(譯著等)1部,合著3部。
黃小衛 稀土材料專家
1983年畢業于中南大學, 2008年獲得東北大學冶金工程專業博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F任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專家、稀土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先后獲得中國首屆“杰出工程師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創新爭先獎”等榮譽。
黃小衛院士長期致力于稀土礦冶煉、稀土分離提純和稀土化合物材料的研究、工程化開發及推廣應用,在稀土資源高效清潔提取、綠色分離提純等方面取得多項創新成果,如包頭混合型稀土礦固磷-硫酸強化焙燒-萃取分離技術、非皂化萃取分離稀土新技術、碳酸氫鎂皂化萃取分離稀土原創技術、離子型稀土原礦浸萃一體化技術等專利技術,在北方稀土集團、中國稀有稀土、廈門鎢業等40多家大型稀土企業推廣應用,從源頭消除氨氮廢水及放射性污染,鎂鹽廢水和CO2有效循環利用,大幅提升稀土資源利用率,有力推動了我國稀土資源高效清潔開發利用,引領稀土行業綠色發展。創新成果先后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中國專利優秀獎4項、省部級一等獎8項;獲授權發明專利82項(國外19項,第一發明人32項),發表論文160余篇。
黃小衛院士兼任中國稀土學會稀土化學及濕法冶金專業委員會主任,科技部先進稀土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第三屆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等。
李紅衛 稀土材料專家
1982年畢業于東北大學,獲有色金屬冶金專業學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F任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專家。2018年獲得“杰出工程師獎”。
李紅衛教授長期致力于稀土冶金及稀土磁性材料的研究開發工作。先后負責了20余項國家重點科技攻關、國家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北京市重點項目。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技獎勵21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中國專利優秀獎3項,省部級一等獎5項;獲授權發明專利113項,其中國外發明專利27項;發表論文55篇,論著2冊(合)。
李紅衛教授曾先后擔任中國稀土行業協會、中國稀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稀土學會專家組成員,中國有色金屬行業協會稀土分會副會長等。
王興權 電子材料專家
1999年畢業于中國礦業大學,獲機械設計及理論專業碩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F任有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總經理,有研億金、有研稀土、有研醫療董事長。
王興權教授長期致力于半導體用超高純金屬及濺射靶材、形狀記憶合金材料研究開發和產業化工作。在半導體材料及技術領域,開發出6N5超高純銅、5N高純鈷深度提純、低缺陷熔鑄工藝,建立了國內首條微電子級超高純銅生產線及首條超高純鈷生產線,實現了我國半導體用超高純原材料的自主供應。深入研究大尺寸濺射靶材制備技術,實現了大尺寸濺射靶材微觀組織的細晶/超細晶均勻控制,設計開發了多層焊接界面及異形接觸面結構設計,實現大面積異質金屬高可靠焊合,建成國內唯一一條垂直一體化集成電路濺射靶材生產線,及國內第一條Cu、Ti大型平面靶材生產線,全面打破了我國微電子材料供應長期被國外壟斷的局面,大幅降低了我國信息產業的生產成本,提升了國際競爭力和發展速度。研制開發了中溫、高溫雙程效應形狀記憶合金,實現了高可靠智能材料的國產化;設計開發了多款介入支架系統等醫療器械,實現進口替代,建成100噸/年形狀記憶合金生產線。
主持和參加了國家02科技重大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863計劃等十多項國家重大項目,主持實施“高端裝備用高純金屬/合金濺射靶材生產線建設”、“高性能形狀記憶合金及智能結構材料”等4個重大新材料產業化項目。獲省部級獎3項;獲授權專利23項,其中發明專利19項;發表論文11篇;出版著作2項;起草國家和行業標準5項。
王興權教授兼任中國黃金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有色金屬學會貴金屬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于敦波 稀土材料專家
1996年畢業于山東大學, 2005年獲得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材料專業博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F任有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獲得中國科協“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轉化獎”、茅以升科學技術獎-北京青年科技獎,先后入選國家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領軍人才(萬人計劃)等。
于敦波教授長期致力于稀土金屬及磁性材料的研究開發。先后主持863重大專項、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專項等國家級、省部級項目十余項課題。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2項、二等獎一項;申請發明專利100余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56項。
于敦波教授兼任中國稀土行業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材料研究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稀土學會理事和中國稀土學會永磁專業委員會委員等。
-
-
-
顏世宏
稀土材料專家
-
李宗安
稀土材料專家
-
呂保國
電子材料專家
-
熊曉東
電子材料專家
-
李勇軍
電子材料專家
顏世宏 稀土材料專家
1991年畢業于北京科技大學,獲電冶金專業碩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F任稀土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顏世宏教授長期致力于稀土金屬及合金的冶煉工藝、設備及稀土冶金應用基礎理論和工程化技術研究工作。先后負責和參加了十余項課題的研究工作。申請發明專利38項,已授權專利22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4項、部級科技進步四等獎1項;發表學術論文22篇。
顏世宏教授兼任中國稀土學會理事,中國稀土學會專家組成員等職。
李宗安 稀土材料專家
1984年畢業于中南大學,獲冶金物理化學專業學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F任稀土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李宗安教授長期致力于稀土金屬及合金的冶煉工藝、設備及稀土冶金應用基礎理論和工程化技術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參加十余項課題的研究工作。申請發明專利41項,已授權23項;獲得國家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項8項;發表學術論文28篇。
李宗安教授兼任中國稀土學會理事,中國稀土學會稀土火法冶金專業委員會主任等職。
呂保國 電子材料專家
1993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獲機械工程專業碩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F任有研億金新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北京翠鉑林有色金屬技術開發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
呂保國教授長期致力于貴金屬功能材料的研究與產品開發。主持或骨干參加了科技部863重點項目、科技部02重大專項、發改委產業化示范工程項目、建設項目、國防科工局國債項目、北京市經信委建設項目、北京市發改委項目等。呂保國教授獲得已授權實用新型專利6項,已授權發明專利6項,申請發明專利一項。國防科學技術獎三等獎一項、北京市科學技術二等獎一項;發表論文20余篇。
呂保國教授兼任中國金屬學會會員,中國材料學會會員,中國有色金屬學會貴金屬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黃金學會鉑金分會會員,國際貴金屬學會(IPMI)會員,上海黃金交易所理事會委員。
熊曉東 電子材料專家
1997年畢業于東北大學,獲冶金物理化學專業博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F任有研億金新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熊曉東教授長期致力于高純金屬、貴金屬的冶金提純及微電子、光電子材料加工研究。先后主持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國家重大科研項目10余項。熊曉東教授獲得授權專利48項,其中發明31項,實用新型17項,制定國家標準10余項;獲得部級三等獎1項;發表論文20余篇。
熊曉東教授兼任第7屆中國材料研究學會青年委員會理事,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貴金屬分會委員。
李勇軍 電子材料專家
1985年7月畢業于中南大學,獲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學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F任有研億金新材料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
李勇軍教授長期致力于半導體高純金屬靶材、大容量垂直磁記錄SUL靶材、大面積鍍膜旋轉靶材、貴金屬功能材料的研究開發與生產。在深亞微米大規模集成電路用磁性Co靶的研究方面創新技術,使有研億金成為全球能提供高透磁率高純Co靶的第二個供應商;同時帶領研發人員在300mm晶圓制造用超高純Cu、NiPt等靶材的研制方面實現了技術突破,提高了我國電子信息材料的國際競爭力,并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李勇軍教授主持及參與國家項目10余項、軍品配套項目10余項,獲得部級科技獎7項。2012年、2014年和2016年參與編制的高純金屬靶材及磁性濺射靶材相關國家及行業標準分別獲得一、三等獎;《集成電路先進封裝用超高純鋁合金濺射靶材》2014年獲第八屆中國半導體創新產品和技術(半導體專用材料)二等獎(排名第5);《集成電路90-65nm制程用超高純銅靶材制造技術及產業化》2013年獲科技創新獎(成果類,排名第6)。發表論文20余篇,授權專利29項,其中發明19項,實用新型10項,制修訂國家及行業標準6項。
-
-
-
霍承松
光學、電子材料專家
-
鄭安生
光學、電子材料專家
-
楊海
光學、電子材料專家
-
王鐵艷 / 女
電子材料專家
-
李君濤
醫用材料專家
霍承松 光學、電子材料專家
1998年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獲凝聚態物理專業學士學位。 2008年畢業于北京工業大學,獲材料工程碩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F任有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有研光電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霍承松教授長期致力于紅外光學材料和半導體材料的研究開發工作,是我國CVD ZnS和CVD ZnSe材料的主要研發者之一。承擔和參研解放軍裝備發展部、國防科工局等科研項目20余項,累計獲得國家縱向經費約1.4億元。帶領團隊在國內首次研制成功大尺寸CVD ZnS、CVD ZnSe等先進紅外光學材料,為我國陸??仗?0多種武器裝備提供了性能卓越、安全可靠的關鍵材料。推動建成了國內唯一的CVD ZnS和CVD ZnSe生產線,年產能力達到10噸。研究成果先后獲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授權專利12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20余篇。
鄭安生 光學、電子材料專家
1988年畢業于蘭州大學,獲固體物理專業碩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F任有研光電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特級專家。榮獲2011年度廊坊十大科技創新人物稱號。
鄭安生教授長期致力于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的研究開發工作。先后承擔國家863計劃、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項目10多項。在國內首家研制出Φ2”和Φ3” HB-GaAs晶片,并形成了大規模生產,成為世界最大的HB-GaAs晶片供應商。在國內首家研制出N型摻Te GaSb晶片和P型摻Zn GaSb晶片,為我國2-4um波段激光器和探測器的研發做出巨大貢獻。在國內首家研制出Φ2”、Φ2.5” GaP和InAs晶片,GaP晶片形成了大規模生產,成為世界第三大供應商。鄭安生教授申請并授權專利6項,獲部級科研成果5項;獲得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三等獎3項;發表論文約40篇,專著和譯著各1部。
鄭安生教授兼任國家半導體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半導體材料學術委員會委員,全國半導體設備和材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材料分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光電子分會副理事長,《半導體技術》雜志理事。
楊海 光學、電子材料專家
1990年畢業于東南大學,獲微電子技術專業學士學位。2003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獲工商管理學碩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F任有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有研國晶輝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
楊海教授長期致力于紅外光學材料和半導體材料的研究、生產及管理工作。主持研制成功CVDZnS、CVD ZnSe、硫系玻璃、藍寶石等先進紅外光學材料以及空間太陽電池用低位錯鍺單晶,并建成我國第一條貳陸晶體材料生產線,產品填補國內空白,實現進口替代。楊海教授發表科技論文10余篇,獲得授權專利30余項,先后獲得省部級一等獎5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1項、國防科技工業協作配套先進個人稱號、“神華杯”第二屆中央企業青年創新優秀獎。
楊海教授教授兼任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銦鉍鍺分會副會長。
王鐵艷 電子材料專家
1983年畢業于中南大學,獲冶金分析化學專業學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王鐵艷教授長期致力于光纖用高純化學品的研究和生產工作。主持完成國家發改委光纖用四氯化鍺產業化示范工程建設項目,建成我國第一條年產40噸高純四氯化鍺生產線,產品填補國內空白,實現進口替代。王鐵艷教授獲得授權專利16項;獲得部級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發表科技論文10余篇。
李君濤 醫用材料專家
2008年7月畢業于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獲得化工材料專業博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F任有研醫療器械(北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2016年獲得“昌平區高端人才發展英才獎” 榮譽稱號;2018年獲得“昌聚工程創新類高層次人才”榮譽稱號。
李君濤教授長期致力于形狀記憶合金材料研發及其產業化,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設計與開發研究及其產業化工作,在生物醫用金屬材料的微觀組織控制、熱拉成型、相變研究及表面處理等方面有良好的研究基礎,取得了大量創新性研究成果,技術成果主要應用于心血管支架、骨科和齒科等醫用領域。先后主持及骨干參加國家衛計生委和工信部強基工程項目等課題8項;獲得部級二等獎2項;論文30余篇;出版著作1部;申報專利78項;制修訂國家、行業和企業標準11項。主持申報醫療器械注冊證16項。
李君濤教授兼任全國外科植入物和矯形器械標準技術委員會心血管植入物分技術委員會(SAC/TC110/SC2)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心臟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醫療儀器分會委員,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動物實驗產學研及生物學評價分會常務理事。
-
-
-
高寶東
醫用材料專家
-
何金江
電子材料專家
-
馮德伸
光學、電子材料專家
高寶東 醫用材料專家
1985年畢業于長沙有色金屬??茖W校金相及熱處理專業?,F任有研醫療器械(北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高寶東先生長期致力于形狀記憶合金材料的研究開發及其產業化,取得創新性的成果,提出并主持了TiNi基記憶合金熔煉工藝改進工作,將沿用(1978~2003)20余年的石墨坩堝熔煉改為氧化鈣坩堝熔煉,使合金品質顯著提高,目前合金鑄錠品質屬國內領先水平。
先后主持過‘十五’軍工配套課題中形狀記憶合金相關項目3項、國債技術改造項目《形狀記憶合金生產線技術改造》建設等課題項目;取得軍品工程化項目1項,記憶合金管接頭橫向科研項目4項。榮獲部級科技成果三等獎2項,有色協會科技成果一等獎1項。
何金江 電子材料專家
2006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獲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F任有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戰略投資部部長。北京市科技新星,獲得 “北京市優秀青年人才”(第七批)稱號和“北京市優秀青年工程師”(第二十二屆)稱號,2015年獲得中國科協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轉化獎,2018年獲得“杰出工程師青年獎”。
何金江教授長期致力于電子信息用高純薄膜材料的研究開發工作。承擔和作為骨干參加了國家級科研及產業化項目20余項,在高純金屬/合金/化合物材料的微觀組織控制、連接及成型加工等方面有良好的研究基礎,技術成果應用于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領域。主導和參與研制的靶材產品先后三次獲得中國半導體協會創新產品和技術獎。何金江教授授權專利50余項, 制定國家/行業標準12項、ASTM標準2項,3項獲技術標準優秀獎;獲省部級科學技術一等獎2項,二、三等獎各1項;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
馮德伸 光學、電子材料專家
1990年7月畢業于南京大學,獲半導體物理學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F任有研光電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兼鍺晶體生產部經理。
馮德伸教授長期致力于鍺晶體的測試、生產、研制等工作。先后承擔多項國家軍工科研項目的研制工作,研制成功國內第一根直徑達到300mm的紅外鍺單晶和國內第一根4英寸低位錯鍺單晶。主持修訂2項鍺材料國家標準,參與多項鍺材料國家標準以及行業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工作。馮德伸教授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和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